“咱們村的土地含硒量高,種出來的蔬菜品質高,綠色無公害,深受市場青睞。”11月24日,吳忠市金積鎮油糧橋村種植戶閆軍說,今年種植的150畝紫甘藍、娃娃菜、辣椒喜獲豐收,收購價格比去年同期高,帶動周邊勞動力就業40余人。
該村先后爭取到400萬元扶持資金,建成1000多畝設施蔬菜基地,帶動馬家橋、露天洼子等3個村的蔬菜產業發展。“村上合作社與山東玉康果業蔬菜有限公司簽訂統購統銷合同,由對方提供技術指導,大面積種植櫻桃番茄。”油糧橋村黨支部書記高宇介紹,今年銷售櫻桃番茄400噸,收入200萬元。
每年在油糧橋村蔬菜基地打工的有近千人,勞務收益200多萬元。今年該村農民人均收入達到17000元,村集體收入達到15萬元。同時在該村設施蔬菜基地建設農業產業博士工作站,建成后將為蔬菜種植進一步提供技術支撐。
近年來,金積鎮充分利用油糧橋村、大廟橋村合作社的技術、人才、市場、勞動力等資源稟賦,采取“統一育苗種植、統一田間管理、統一技術指導、統一物流銷售”的蔬菜產業聯盟模式,走出了一條抱團發展的強村之路。目前全鎮蔬菜種植面積已達2萬畝,形成供港蔬菜+設施蔬菜+露地蔬菜的三大蔬菜產業格局和西片區、南片區兩大蔬菜產業基地。
“村里2007年開始發展設施農業,大面積種植辣椒。我當時流轉2棟棚,現在每年純收入四五萬元。”村民丁曉東說,今年大廟橋村利用100萬元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資金,建起了21棟大拱棚,由他負責種植基地田間管理,每月工資6000元。
“這些年村民靠發展設施農業種辣椒致富,圓了小康夢。”丁曉東說,很多村民和自己一樣在城里買了樓房和車,孩子在城里上學。
目前該村1750畝耕地全部流轉,其中種植供港蔬菜788畝,580座溫室大棚全部種植辣椒。先后建成種植業實用人才培訓基地、育苗中心、農資服務中心、冷鏈銷售庫,推動當地辣椒產業產供銷一體化發展。
“依托現有產業基地和田間學校,建成實用人才培訓中心、書記帶徒弟實訓基地,實施實用人才結對幫帶行動,使產業聯盟成員群眾人人成為種植能手,真正帶活一方經濟、富裕一方百姓。”金積鎮黨委副書記金曉榮說,借助大廟橋村、油糧橋村的產業優勢、深加工優勢和銷售優勢,組團建立“強村帶弱村”產業聯盟,打造統一對外果蔬市場品牌,提高市場競爭力,真正變“各自為戰”為抱團發展。
截至目前,金積鎮形成南北兩個規模產業基地,先后爭取自治區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資金1000萬元,全鎮村集體經濟收入增速穩定保持在10%左右,農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635元。(記者 蒲利宏)